讀書會記錄2025.03.18
童言無際:兒童文學X文學理論的交織對話 第一堂
2.21【理論的意義與迷思:兒童文學如何與文學理論共舞】
上週五「童言無際」系列課程正式開講!杜明城老師以深厚的文學學識,為我們來一場深刻入理的學問之旅。
除了現場學員的熱情響應,線上學員也準時加入直播聽講,在此感謝所有成員在繁忙的周五晚間,也能將行程抽空,徜徉在文學理論廣奧而複雜的世界裡。
★ 文學理論的三種路徑
本系列課程所提及的理論,杜老師認為可分成三種關注視角:
以作品為中心:新批評、形式主義、結構主義、後結構主義
以作者為中心:馬克思主義、精神分析、女性主義
以讀者為中心:接受美學、讀者反應理論
★ Perry Nodelman:被「東方主義」化的童年
兒童文學作品中,兒童的形象是被刻意塑造出來的,所觸及的主題不外乎是愛、希望與勇氣一類,這些並非兒童真實的樣貌,反而是大人所希望看見的童年。
★ 理論與文學的距離
理論世界極其奧妙,宛如深海,一不小心便會迷失其中。杜老師提醒,無論是研究者或讀者,對理論的熱愛切不能喧賓奪主,過度套用反而將搶走作品本身的重點。
好的理論應用並非全盤套用,而是讓讀者以「分析性」的角度看待作品。理論終究只能提供一個視角,而不是全觀。
長久以來,童書經常不被視為正統文學的一列,相似的處境也包含童詩與青少年小說。老師舉例,撰寫《金銀島》的文豪史蒂文森,也不會出現在西方正統的「西洋文學史」選集當中。而圖畫書、漫畫、圖像小說,結合強烈的商業文化而蓬勃發展,更是蘊藏著豐富的潛力待研究者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