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長奚永慧
Wesley Xi老師首先為學員們介紹《科學怪人》作者Mary Shelly的出生背景與本書寫作的契機與緣起,瑪莉雪萊的爸媽來頭不小,爸爸威廉‧戈德溫是無政府主義的政治哲學家,媽媽瑪莉‧沃斯通克拉夫特(Mary Wollstonecraft)更是首位勇於替女性發聲、出版《為女權辯護》的女性主義者,可惜,她在生下瑪莉後不久便因產褥熱去世。在父親自由的教育觀念下,小瑪莉熱愛閱讀且能獨立思考,最喜歡在母親的墓地旁讀書寫作,家中不乏知識分子與文化圈名人,她還曾聽過知名詩人柯立芝朗誦《古舟子詠》。
瑪莉16歲時結識當時赫赫有名的詩人波西‧雪萊,就算當時雪萊已婚,兩人還是陷入熱戀,雖然這段關係遭到流言蜚語的撻伐,兩人最終完婚,也獲得她父親的支持。兩人婚後遊歷歐洲,受詩人拜倫邀請治日內瓦別墅,也是賦予她降生《科學怪人》的契機。
在談《科學怪人》前,老師也為學員們解說當時的歷史背景和主要探討的議題:
■法國大革命與鬆動的社會秩序
在浪漫主義與自由主義的推波助瀾下,歐洲各地紛紛興起一股反動的熱潮,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則帶領這股思潮來到巔峰,但取王權而代之的並不是真正的自由民主,是一波接著一波的動盪,恐怖統治的陰影壟罩,原本的階級制度遭到破壞後,缺乏引導與過渡期的社會普遍流竄著一股焦慮。故事中「怪物」這般的「異己」出現,卻讓原本四散的人心為與之抗衡又再度「團結」起來。
■浪漫主義與「人」的地位提昇
浪漫主義崇尚個人的情感抒發與展現,特別重視面對大自然山林或歷史遺跡時,所產生的敬畏、不安、驚慌與恐懼等,強調個人的想像力與原創性,擺脫過去古典主義的限制,將「人」的重要性提升。《科學怪人》中的科學家佛蘭肯斯坦,堅信人類所創造的科學之力,並企圖謀取創造生命之力,最終卻造成難以挽回的後果,也讓讀者反思,「人」的極限與科學的道德界線。
■誰能辨別善惡?
《科學怪人》中也探討了何謂「惡」,「惡」是天生的嗎?抑或是後天養成的?怪物並沒有要求要誕生在這個世界上,卻被佛蘭肯斯坦創造了,但他的造物主棄他於不顧,整個社會也厭惡他、虐待他,最後讓怪物悲憤地對他復仇,引發一連串悲劇,但我們能輕易地怪罪他嗎?
■「存在」的意義與價值
佛蘭肯斯坦不願承認自己創造了怪物,否定怪物的存在,怪物的象徵,可能反映瑪莉內心被聽見、被看見的渴望。瑪莉寫下這本書時才18歲,丈夫雪萊為其寫序,出版後被許多人評論「這種作品女性寫不出來」,甚至後世還有學者宣稱應該是雪萊的創作,如此隱蔽埋沒一位傑出女性,或許這本書也是瑪莉對當時社會最頑強的抵抗。
下堂課我們準備好要讀進故事了,也歡迎各位讀者持續加入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