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林摶秋全集|卷二 電影劇本卷2】
劇作家現存17部電影劇本,本卷完整收錄日文、台文與華文版本。
戲劇情節深入深山、近海及底層社會取材,讓今人得窺政治高壓年代的庶民情感與生活樣態。
《田厝》
南部大地主朝寶舍繼承了祖先留下的龐大田產,卻沈迷於鴉片無法自拔。一天,前妻的養子聰智闖入家中,持刀威脅年輕後妻阿嬌要求資金支持。在這危機時刻,忠實的僕人阿惷英勇地挺身而出,保護阿嬌而自己卻受了傷。朝寶舍夫婦為了表達對阿惷的感激,不僅贈予他山邊的土地和一座新居,還將勤勉寡言的女傭桂花嫁給他。十七年河東河西,兩個家庭在命運交錯中做出的選擇帶來難料的後果……
《桃花扇》
原本在北部活躍的藝海歌劇團此時票房不佳,加上台柱花旦冬桂與團主的兒子武漢私奔,留下悲傷的丈夫文雄和一把桃花扇。為了渡過難關,劇團開始南下巡演。然而,情緒受創的文雄病倒,團主阿海也狀態如風中殘燭,劇團陷入更大的困境。另一方面,武漢目睹冬桂與富商曖昧,嫉妒心生,戲台上上演武松殺嫂的劇情,而現實中的恩怨情仇也再難隱藏於幕後……
作者介紹
林摶秋(1920-1998)。臺灣桃園人。劇作家、舞臺曁電影導演、實業家。明治大學政治經濟科畢業。大學時代加入校園演劇社團,同時結合桃園地方青年組織「雙葉會」鑽研演劇。1942年大學畢業前後,先進入東寶電影公司參與電影攝製工作,後加入以「新喜劇運動」聞名於日本演劇史的紅磨坊(ムーラン.ルージュ)新宿座文藝部,為東京劇壇首位臺灣出身的劇作家。1943年返臺後,擔任臺灣演劇協會的演劇指導員,同時與王井泉、張文環等人成立「厚生演劇研究會」,編導推出《閹雞》、《高砂館》等劇,締造「臺灣新劇運動的黎明」。戰後1946年成立「人劇座」劇團,公演後不久即因政治局勢動盪而離開藝文界,返鄉務礦。1957年成立玉峯影業公司,興建湖山製片廠,規模獨步全臺。玉峯電影攝製嚴謹,採非營利方式作育電影人才,更屬臺灣電影史上僅見。1965年攝製完成電影《六個嫌疑犯》後未做上映,轉移重心往製造業發展,自此不再涉足文化事業。1998年因心臟衰竭病逝於臺北。
林摶秋在1940-1960年代投入演劇與電影事業之際,持續創作劇本不輟,而晚年第三度改編張文環小說《閹雞》,致力台灣人三部曲之書寫,惜壯志未酬。其一生創作的劇本主要採日文與臺文書寫,今存舞臺劇劇本6部以及電影劇本17部,悉數收於《林摶秋全集》。
主編
石婉舜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博士
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日文編輯
中野正昭
日本明治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演劇學專攻博士後期課程
日本淑德大學人文學部教授
黃馨儀
日本一橋大學言語社會研究科博士
靜宜大學日本語文學系助理教授
杉森藍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博士
實踐大學應用日文學系助理教授
臺文校注審定
陳豐惠
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台文通訊 BONG 報》發行人兼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