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 A BOOK,OPEN THE WORLD
新鮮事 讀書會記錄 文學招待所《科學怪人》第二堂
讀書會記錄2025.03.31

文學招待所《科學怪人》第二堂

文學招待所《科學怪人》第二堂
 
本週正式進入文本,首先奚永慧老師帶我們先讀瑪莉於1831年再版時寫的序,提到她原本只想寫一篇短篇小說,在丈夫雪萊的鼓勵下最終寫成一部中篇小說,也坦言第一版序文是雪萊撰寫,但所有與故事劇情有關的部分都是她一人所想,再版也只對用字遣詞稍作調整。1818年和1831年版本的最大差異其實是主角維克多‧佛蘭肯斯坦和伊莉莎白的關係,第一版裡面他們是表兄妹,第二版則修改為無血緣,這是基於當時對近親通婚的批評而做出的修正,但其實在過去西方傳統社會中十分常見。
《科學怪人》本質上也是一本書信體小說(Epistolary),由敘事者—亟欲去北極圈開拓新航道的沃爾頓,描述整個故事的來龍去脈,這在18世紀是相當流行的小說體裁,作者藉由書信體,將故事中的角色自動導入「作者」的位置,讓讀者透過一封封書信了解劇情,將作者抽離出作品。小說在當時的文學圈來說評價低於詩歌,被認為不入流,故許多小說作者透過書信體寫作,免於被批評也營造出真實感。
■維克多與敘事者沃爾頓:反照與借鏡
故事開始時,沃爾頓不畏風雪酷寒,來到北極圈附近的冰川地帶,在寫給姐姐瑪格麗特的信中,透露自己的雄心壯志,欲探索世界最荒蕪偏遠的極境,為人類帶來無可估量的貢獻;這和他稍後即將遇見的維克多一樣,過去曾想挑戰神的力量,創造生命,讓死亡不再是生命的終點。沃爾頓是自學航海與天文地理,雖比其他船員水手有學識,但內心仍對沒受過正式教育稍嫌自卑,又於險惡環境裡苦無理解他的同伴可訴說煩惱,意外在冰原中救了維克多,兩人如同他鄉遇故知;而維克多家世良好,曾上大學,學問與知識豐富,卻也因聰明自大,反而陷入萬劫深淵。
■與他人的情感聯繫是得到救贖或走向毀滅的關鍵
沃爾頓遠行冰凍北方,不知何年何月會返家,還是會寫信給姐姐告知所見所聞;維克多則因為陷入研究瘋狂,導致好幾個月過著離群索居的詭異生活,對朋友和家人不聞不問,甚至無法感知外界自然景色的變化與美麗,這也種下日後慘劇的種子。其實,《科學怪人》整部作品都顯示出「理解」和「同伴」的重要性,怪物也曾渴望獲得友誼和關愛,曾希望有同伴,有人能理解,卻因為醜陋恐怖的容貌無法見容於社會,最終開始憎恨這個世界。
■維克多的身世交代與伊莉莎白的象徵
第一章維克多開始訴說他的來歷,日內瓦在18世紀是相當先進且觀念進步的城市,以至於許多政治和科學異議分子都前往尋求庇護,維克多家境富裕且父母慈愛,特別是他的表妹伊莉莎白,在維克多的描述中伊莉莎白的形象美好且個性溫厚,崇尚自由卻也能自持自重。Her person was the image of her mind.說明她人如其心,雖然後世評論認為這個角色的塑造過於平面,但如此描述卻也對比維克多創造出的怪物,正反映出維克多內心醜陋不堪的一部分。

上一則:In Focus:大學生英語學習的最佳選擇!

下一則:聲動當代教學 —兒童美語沉浸式教學工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