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蘿莉塔」崇拜的原型,甫出版便被列為禁書,引爆文學與道德禁忌論戰
佛拉迪米爾 ‧ 納伯科夫(Vladimir Nabokov)的經典代表作
【我生命的光芒,我胯下的烈火】
「我生命的光芒,我胯下的烈火,我的罪,我的魂」
這是《蘿莉塔》開頭的第一句話,似乎暗暗隱喻著這段充滿官能的異色故事,終將迎來的結局...
從法國移民至美國的藝術家杭伯特,從小因為兒時暗戀的女孩忽然身亡,讓他心中留下創傷,造成他喜歡年幼少女,患有戀童癖,他在中年之時來到美國,情不自禁迷戀上了寄居房東的女兒,多洛蕾絲 ‧ 海斯,年僅12歲的多洛蕾絲有著大人般的眼神,充滿魅力的儀態,彷彿不滿自己被困在這副孩童的軀體,穿著輕便的無袖短衫和短褲,在被水濕濡的草皮上自顧自地看著書。
他叫她「蘿莉塔」,他的小妖精,小魔女,杭伯特深深為她著迷,但他小心翼翼隱瞞著這個真相,並故意接近海斯夫人並和她結婚,只為了親近「蘿莉塔」,但一天海斯夫人知道杭伯特其實愛上的是自己的女兒時,情緒崩潰失控衝出家門,卻意外死於車禍,這段違反倫常的畸戀因此益發強烈,兩人的關係在蘿莉塔主動勾引杭伯特後展開一路顛狂的旅程,而這趟歧路卻只會引來更大的悲劇。
這部充滿爭議性的小說在當時被出版社拒絕出版好多次,納博科夫毫不隱諱地再次點燃文學與真實世界道德觀的戰火,有衛道人士認為這本書根本就是在鼓吹戀童癖,造成社會恐慌;而另一派評論則認為這是部難得一見的上乘作品,究竟文學到底要不要為現實負責?還是文學被獨立在一個時空,純粹以美學和客觀的視角去評斷?爭論難以一言以蔽之,但「蘿莉塔」一詞卻逐漸成為一股風潮,甚至在日本轉化為知名的「蘿莉塔」風,變成次文化的一環;而就結果論來說,納博科夫也不是三流的情色小說家,他運用其優柔且細膩的筆法帶領讀者進入這個瘋狂的故事,卻無法討厭裡面的任何一個角色,《蘿莉塔》充滿無奈的結尾更是讓鼓吹戀童癖的說法不攻自破。
✦Penguin Essentials 系列✦
企鵝出版社最早由創辦人艾倫‧蘭恩(Allen Lane)於1935年創立,當時的書本價格不斐,且因為精裝又更加難攜帶,艾倫看準了平裝書的市場,在1935年出版一系列的平裝版小說,其鮮明亮眼的用色和簡潔的排版受到大眾歡迎,價格低廉,重量輕巧方便隨身讀,於是在出版界掀起一股全新風氣。
企鵝出版社至今已成為企鵝出版集團,結合Random House藍登書屋,旗下的品牌分支多達近百種,且出版種類更加廣泛與全面化,從文學小說、青少年、繪本到食譜、攝影集和漫畫等各類出版品,持續滿足各類型讀者。同時,企鵝出版社的封面設計和選色也成為他們的代表,2005年(70周年)甚至還舉辦了企鵝封面設計展。
Penguin Essentials系列邀請當代設計師,將經典文學書系重新設計包裝,特別選用尺寸較小、紙量輕盈、容易塞進包包的版型,配上新封面和新標語,希望能讓這一個世代的年輕人也能接觸這些不該被遺忘的文學作品。
作者介紹
Vladimir Nabokov (1899-1977), born in St Petersburg, exiled in Cambridge, Berlin, and Paris, became the greatest Russian writer of the first half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Fleeing to the US with his family in 1940, he then became the greatest writer in English of the second half of the century, and even 'God's own novelist' (William Deresiewicz). He lived in Europe from 1959 onwards, and died in Montreux, Switzer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