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在這顆行星上,我們可以建立持久而且優雅的生活方式,
但首先必須放棄『未來會與過去一樣』的想法。」
—Bill McKibben
生態危機是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議題之一。所謂「危機」並非駭人聽聞的恐佈事件,而是暗指風險管理和風險評估,進而思考人類未來永續經營的條件和可能性。今日全球環境變遷加速,海嘯、颶風、洪水、土石流、沙漠化、北極冰溶、森林火災等「天災」不斷;水資源污染、毒物(toxic objects)和暖化所帶來的病毒傳染,導致生態疾病(ecosickness)日益惡化。
本書援用「生態文學批評」的視角,重新審視人與非人(自然、環境和氣候)之間的倫理關係,並嘗試探討「環境政策」是否能有效改善失衡的生態系統。全書內容分四部分:「緒論」主要介紹生態文學批評、學科建置、波段理論,以及其發展概況。第一輯主要爬梳生態文學批評的方法論。第二輯則以「生態溝通」、「超物件」和「政治生態學」等理論來分析生態作品。第三輯旨在透過史耐德的生態詩學、文化翻譯及生命書寫,探討史耐德如何介入環境議題並回應生態危機。
作者以深入淺出的概念、多元豐富的跨學科背景知識,以及獨到的文本分析,引領讀者認識生態文學、毒物論述、全球暖化、環境變遷與末世論等相關議題;本書是生態論述入門不可或缺的重要著作。
目錄介紹
【序言】從生態批評說起/林耀福 i
【緒論】生態文學批評的出口 1
第一輯
【第一章】論自然觀念的遞變 31
【第二章】從社會契約到自然契約:邁向環境美學 45
【第三章】新物質主義與生態文學批評 75
第二輯
【第四章】氣候變遷、自然與生態溝通 95
【第五章】荷索《熱浪》中的人類世、超物件和氣候倫理學 119
【第六章】生態末世論:《劍羚與秧雞》中的記憶和救贖 139
【第七章】互物性和跨身體性:鮑爾斯《獲利》的政治生態學 163
第三輯
【第八章】破與立:論史耐德《山河無盡》跨越疆域的想像 193
【第九章】史耐德與文化翻譯 221
【第十章】史耐德與生命書寫/詩學 245
後記 271
引用書目 273
索引 303